你量InBody時有被提醒四肢肌肉量偏少嗎?
許多人走進健身房、進行InBody檢測,最關注的往往是體脂肪的數字有沒有下降。
但你有注意過報告裡的「四肢肌肉量」是否偏低嗎?
肌肉量不足,不只是影響體態和減肥速度,更會對生活品質造成長遠影響。尤其是你感覺「體重變輕了,但卻沒什麼力氣」的時候,往往就是身體正在偷偷流失肌肉的警訊。
▌肌少症是什麼?
肌少症(Sarcopenia)是一種骨骼肌肉進行性與廣泛性流失的慢性疾病。
它不是突然發生的,而是隨著時間悄悄出現,特別是年過40後,如果你:
- 久坐少動
- 工作壓力大又經常外食
- 吃東西隨便、有一餐沒一餐
這些習慣都會讓肌肉流失速度加快。
📌 事實提醒:
50歲以後,每年平均會流失 12% 的肌肉量,肌力則下降 1.55%。
也就是說,如果沒有介入改善,十年後你的肌肉功能可能已經下降超過20%!

▌肌少症的定義
根據 EWGSOP(歐洲老年肌少症工作小組)定義,只要符合以下項目,就要懷疑肌少症:
- 肌肉力量下降(如握力減弱、提重物吃力)
- 肌肉質量或品質減少(小腿、大腿明顯縮小)
- 動作表現變差(走路變慢、上下樓梯費力)
- 若符合其中一項 → 疑似肌少症
- 符合兩項 → 確診肌少症
- 三項都符合 → 嚴重肌少症,建議儘速尋求專業協助
▌造成肌少症的原因

🔹 年齡老化(自然退化)
隨著年齡增長,睪固酮與生長激素等與肌肉維持有關的荷爾蒙會逐漸下降,是肌肉減少的自然過程。
🔹 久坐不動(最容易忽略的因素)
「工作一坐就是8小時、下班躺著追劇」
這種長時間靜態的生活型態,會導致肌肉使用不足→加速流失→行動力下降的惡性循環。
🔹 營養攝取不均(尤其是蛋白質)
現代人有個矛盾的現象:吃得多、營養卻不夠。
很多人早餐一杯咖啡,中午吃外食,晚餐又節食,結果蛋白質根本不達標。
🔹 慢性疾病影響
包括糖尿病、骨關節炎、癌症、神經退化性疾病等,都可能影響肌肉代謝與活動量。
▌肌少症的症狀

你是否有這些「小但明顯」的變化?
- 走路速度變慢,上樓梯變得吃力
- 洗衣服或提菜變得不順手
- 常覺得腿軟、站久就累
- 身形明顯變瘦,但體重沒有太大改變
- 從椅子站起來要扶一下才能順利起身
👉 這些都可能是肌力減弱的早期訊號!
▌怎麼知道有沒有肌少症?
✅ 方法一:量小腿圍
男性 <34cm、女性 <33cm → 肌肉量可能不足
✅ 方法二:指環測試法
若用拇指與食指包不住小腿最粗的部位 → 合格
若剛好包住或甚至還有縫隙 → 肌肉可能過少
👉 若自測發現數值偏低,建議儘早進行飲食與運動調整,並進行專業評估。
●簡易測量表

●測量小腿腿圍

-
- 方法一:
- 穿短褲,坐在椅子上,大腿和地面平行且小腿與大腿呈現90度。
- 用皮尺環繞小腿最寬的位置(貼著量但不壓迫皮膚),量取小腿圍
-
- 男性<34公分;女性<33公分,表示肌肉量可能不足
- 方法一:

-
- 方法二:
- 穿短褲,坐在椅子上,大腿和地面平行且小腿與大腿呈現90度。
- 用兩隻手的拇指與食指將小腿最寬位置(小腿圍)包起來
-
- 小腿圍≤指環,表示肌肉量可能不足
- 方法二:
若有上述檢測出現不合格,建議調整生活狀態,例如: 飲食上多補充蛋白質、定期做肌力訓練以及定期自我檢測追蹤。若在自主調整生活型態後無改善或為65歲以上個案,則建議尋求專業評估!
▌肌少症怎麼預防以及改善?
●飲食補充:蛋白質要吃夠,也要吃對時間
📌 黃金補充時機:運動前 & 運動後1小時內
常見高蛋白來源:
- 雞胸肉(100g 約 23g 蛋白質)
- 豆漿(1杯 約 7g)
- 雞蛋(1顆 約 6g)
- 牛奶(1杯 約 8g)
- 豆腐、堅果、優格
●運動
-
-
重點是「肌力訓練」不是跑步!
很多人以為走路就能改善肌少症,其實光靠有氧運動不夠,一定要加入「阻力訓練」來刺激肌肉增生。
建議頻率 每週3次,每次約60分鐘,含熱身與收操
-
∎上肢運動:
(一)划船-闊背肌、大圓肌、中斜方肌、菱形肌、後三角肌
-
- 非訓練側的手腳固定在椅子上
-
- 背部打平,身體約與地面平行
-
- 穩定核心,啟動肩胛後收肌群,將啞鈴拉至略微超過身體

(二)肩推: 前三角肌、側三角肌、肱三頭肌
-
- 雙腳與肩同寬
-
- 吸氣,穩定核心,手臂垂直於地面
-
- 吐氣雙手向頭上舉

∎下肢運動:
(一)蚌殼: 臀中肌、臀大肌
-
- 側躺,吸氣,穩定核心,髖關節、膝蓋彎曲約45度
-
- 吐氣,維持身體不動,膝蓋往天花板舉起

(二)深蹲: 臀大肌、膕旁肌、股四頭肌
-
- 雙腳與肩同寬,腳尖微微往外
-
- 吸氣,核心穩定,屁股像坐椅子一樣往下坐
-
- 蹲低,直到大腿與地面平行,且膝蓋朝腳尖方向移動
-
- 吐氣,臀肌用力回到站姿

▌關於肌少症的結語
肌少症不是等到年老才會發生,它是一種從年輕就應該預防的生活病。
越早開始肌力訓練與營養調整,未來的你會更有力、也更有選擇。
📍 如果你已經發現自己:
- 肌肉量偏低
- 容易疲勞無力
- 體能狀態明顯下滑
別等到真的跌倒或受傷才來補救。
立即加入官方LINE@預約免費諮詢!
耐瀚運動防護-北屯店電話聯絡:(04)2436-5235
耐瀚回場計畫-南屯店聯絡電話:(04)2386-62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