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自由重量訓練課程

自由重量訓練-Ninety Percent耐瀚運動防護-台中健身房

最有效率的自由重訓課程,
 最有效率的自由重訓課程, 不浪費你一分錢的最佳選擇!

為什麼選擇自由重訓?

重量訓練,是近幾年在國內愈來愈多人關注的休閒運動,大家嘗試重訓的契機也大不相同,有些人為了身材變好;有些人想要改善姿勢體態;有些人是想透過訓練解決身體疼痛問題;有些人想透過訓練讓專項運動表現提升;更有一部分的人是為了避免肌少症,想透過訓練來抗老化。

由此可知重量訓練對我們身體有非常多好處!

如依據器械,再將重量訓練進一步分類,可分作機械式器材訓練、自由重量訓練。

機械式器材是一種透過滑輪、纜繩和齒輪來控制阻力方向的器材,藉由插銷選定重量來達到增減阻力,因有軌道所以操作相對簡易。
 
自由重量訓練-Ninety Percent耐瀚運動防護-台中健身房
自由重量訓練:沒軌道限制,用啞鈴、槓鈴等器材,靠重力產生阻力。促進骨礦質化、預防骨質疏鬆,全身肌肉協同運作,增進連結性,貼近日常生活。
 

如果你也想要達成...

 

以下將透過介紹帶你了解耐瀚提供的「基礎自由重量訓練課程」

 

因為自由重量訓練是多關節、多肌肉同時訓練,並遵循「一般適應症候群(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)」,循序漸進的增加負荷,讓身體產生所謂「超補償」。

隨著訓練後的充分休息與營養補充,身體會變得更強壯,這就是肌力、肌肉量、骨密度提升的原因,自由重量訓練相較於器械式重量訓練具有一些獨特的優勢

自由重量訓練沒有固定軌道的限制,讓身體能夠在更自然的動作範圍內進行訓練,這樣的訓練方式能夠增強身體的整體連結性,使核心肌群和四肢的肌肉和關節更好地協同運作,從而激發更多的肌肉纖維參與。

相比之下,器械式重量訓練的設備雖然簡單容易上手,但限制了動作的範圍和軌道,使得部分肌肉參與度較低,無法達到全面的肌肉發展,可進步的幅度也相對較低。


課程中你會學到什麼?

課程中你將學會深層核心肌群正確的啟動方式,並實際應用於自由重訓過程中。

1~12堂基礎階段

學會羅馬尼亞硬舉、深蹲、臥推、划船、下拉等五大自由重訓動作,讓你有感的線性進步。

13~24堂進階訓練

相撲硬舉、傳統硬舉、肩推、引體向上等動作。

完成24堂課成後將會與你重新討論課程目標,根據你的目標調整合適的訓練內容。

**補充說明:線性進步只的是在一個動作上循序漸進的增加重量,例如:經過3個月的訓練,深蹲從無法背槓負重到可負重50公斤。


學員實證

根據學員的實際進步幅度,一位健康、沒有訓練經驗的人來到耐瀚進行了自由重量訓練課程24堂後,平均下肢動作的肌力表現能達到自身體重70%,上肢動作則是自身體重50%

舉例說明:體重50公斤的25歲女生,經過24堂課程後,

●深蹲一下最大力量來到44公斤(體重88%)
●羅馬尼亞硬舉53公斤(體重106%)
●相撲硬舉47公斤(體重94%)
●槓鈴划船28公斤(體重56%)
●槓鈴臥推26公斤(體重52%)

這樣的進步幅度,可以說是引領新手入門的最快捷徑。

享受訓練之餘,許多人可能會擔心身材變得粗壯,這部分一點都不用擔心,肌肉要變得粗大需要有其他課表安排,以力量為主的課表不會有讓身材走樣的疑慮出現,且會讓你明顯感受到身體能力的進步!

在耐瀚上課的好處?

自由重量訓練非常注重動作正確性,教練會由運動防護角度出發,協助你安全且精準的修正動作,不只少走器械重訓的冤枉路,也讓課程更安全。(耐瀚結合物理治療與運動防護的觀點於課程中,確保你的訓練安全性)

藉由自由重量訓練與日常生活動作模式類似的特性,可以將這些觀念應用於日常生活打掃、搬重物、提東西,不只讓你更有力,也能避免突如其來的閃到腰、肌肉拉傷等等的風險。

學習運用槓鈴訓練人體可承重的自然動作,隨著身體的進步可以持續加重、向上適應。藉由課程學習槓鈴訓練的基礎動作,打好基礎,未來可進階學習難度更高的動作。

這個課程可以讓你成功打下基礎,

快速掌握自由重訓的訓練概念!

課程方案

課程費用可分3期付款,無額外的利率或手續費;均以現金匯款方式收取。

12堂課

基礎課程適合給新手入門, 完整學會核心穩定與五大動作

$19,300/12堂
 

24堂課

進階學習四項動作 循序漸進提升全身肌力, 讓你持續進步

$37,000/24堂
 

36堂課

備良好的動作控制,持續進步與培養長期訓練習慣

$53,000/36堂

11月特別方案

誰適合上這堂課

  • 增加重訓知識

    想學重訓但不知道怎麼開始的你

  • 學習使用方法

    進到健身房因為不會操作,而只能使用跑步機的你

  • 嘗試自由重量訓練

    使用機械式器材一陣子,想嘗試自由重量訓練的你

  • 增加身體活動量

    想運動但不知從何做起的你

  • 傷害預防

    避免從事喜歡的運動時容易受傷或運動後不舒服的你

  • 改善日常生活痠痛

    長期久坐上班,容易肩頸、腰痠背痛的你

誰不適合上這堂課

  • 身體有疼痛問題

    請左轉「運動防護課程」

  • 特殊疾病

    如對於訓練有疑慮,請先經過醫師完整的醫療評估,聽從醫囑,找出運動的禁忌與限制後再與教練討論訓練內容。

常見問題集

Most frequent questions and answers

我身體目前有疼痛問題,能上這個課程嗎?

基礎自由重量訓練課程是專為無痛的學生設計,若是身體有疼痛問題,耐瀚有「運動防護課程」可以協助你遠離疼痛。

上了這個課程,會不會讓我長太多肌肉、變得太壯?

根據運動科學研究,肌肉要開始成長、肥大至少要穩定訓練8週後,前期的進步主要是因為神經連結肌肉的能力變強而產生進步。肌肉本身的成長是非常緩慢的,許多人要達到夢寐以求的身材,訓練經驗是要用「年」為單位計算的,所以不用擔心是否會練太壯。

我的體力很差,適合上這個課程嗎?

以不受傷為原則的安排訓練強度是教練的專業,如果體力狀況不如以往也不需要擔心,反而更應該好好逆轉它,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健康。

我有重訓經驗,這個課程適合我嗎?

如果有重訓經驗,我們會從「自由重訓動作的熟悉度」與「是否執行過線性化進步」為你進行評估,如果動作熟悉度都沒問題,則會跟你討論課表如何變化調整。

這麼多堂課只學這麼少的動作?為什麼不多教其他的動作?

在剛開始訓練時,每個人都有所謂的「初學者蜜月期」。初學者蜜月期大多可持續3個月至半年(有的人可能更久)。初學者在這個時期必須盡量的減少動作的變化性,讓你的身體可以用安全且最有效率的方式,感受到訓練前後的明顯差異。過度變化動作會導致訓練後的進步效益無法持續累積,雖然還是會比什麼都沒練還好,但跟線性進步相比則會發現明顯的效果落差。

社群心得分享與推薦

學員回饋

上了訓練課後,有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,希望透過分享,大家能更準確的判斷出自己需要的課程(以我個人經驗為主)

  1. 和物理治療的比較:
    一開始以為運動防護和物治差不多,都有徒手的部分,所以沒有特別覺得需要上運動防護的訓練課程。但比較之後,防護課對於「之後有運動需求的人」效果相當顯著。簡單來說,物治幫你恢復生活機能;運動防護可以幫你儘快的恢復運動功能(題外話:在接觸運動防護前的一年半之間,我頻繁的去看物治,但都沒有發現韌帶斷掉,直到找到了現在的防護員)
  2. 自主訓練較多,可以之後在家完成:
    相比我之前去的物治,物治比較多儀器,電療、雷射、震波…(包括大醫院也是)。這邊的訓練是透過教練徒手放鬆再做訓練動作,教練會安排在家可自我操作的課表,因此復健的成效更加倍。
  3. 教練很好聊:
    同樣身為運動員,就會有很多關於運動的話題可以互相了解,在復健過程中,也可以得到很多平常運動要注意的事項,更好的去了解自己的身體和肌群狀況。

最後,是我的心得:「一分錢,一分貨」雖然防護員的價格比較高,但是效率、效益都符合它的價格,教練會量身打造整套的復健計畫,也能在平常自主訓練有不舒服時,馬上給予緩解辦法以及下一次上課修正。加上我目前的復健進度,遠遠超過醫院給的標準至少一個月,所以真的很推薦大家認真考慮「90%運動防護團隊」

術後是跟著醫院的復健科進度但發現肌力沒什麼起色,後來買了課程之後,卡關很久的角度開始好轉,也有個人化的肌力訓練課表。一週兩次的課程進步很有感,對當時進度落後的我幫助很大,後來基礎肌力有了之後也能到健身房自主訓練,對回到球場的想法也踏實了很多。

因為右腳軟腳,左腳代償,在2015年開了一次雙膝半月板修補,有在醫院做物理治療,之後要繼續讀書,就沒再做復健了。2017年我出車禍,身上很多擦傷,膝蓋當下不會痛,也沒特別去醫院做檢查。2021年我的雙膝仍會痛,且在2020年右腳突然軟腳1次,右腳跌倒了2次,左腳滑倒1次,到基督教體系的醫院做雙膝關節鏡檢查並重建雙膝前十字韌帶(自體),2021年4月做右膝的前十字韌帶重建,在2021年7月重建左膝的前十字韌帶。

做完重建右膝的前十字韌帶的術後第二天還是第三天,我的右腳完全沒有力氣抬起來,出院後回診,醫生交代維持六個禮拜的0度,第六個禮拜30度,每兩個禮拜在增加30度且在第二個禮拜才能復健。

一開始先到基督教體系的醫院做復健,每個禮拜做2~3次復健,做到110-120度,膝蓋就卡住了,凹了好幾次都凹不下去,同時我跟復健師反應我的右膝無法貼床,復健師回答我:我也沒辦法了,叫我自己練。

我看了很多文章,最後選擇自費復健,所以我重建完左腳的前十字韌帶後1個多月,我就找到ninety percent耐瀚運動防護的教練,做治療及訓練。
第一次評估,我的右膝角度退回至90度,右膝無法貼床,左膝不到90度。左膝經過1個多月的復健,我的角度全開了。

右膝凹到11月多,教練發現我的韌帶有可能鬆掉了,在教練的推薦下,今年1月底至中國醫找許晉榮醫生做右膝關節鏡檢查,發現我原本重建右膝的前十字鬆掉了,移除了鬆掉的前十字韌帶,並放置新的人工骨頭,需要6個月讓人工骨頭跟原本的骨頭密合,才能再重建新的前十字韌帶,所以我預計8、9月再開一次重建右膝前十字韌帶。

術後當天,我趁著麻醉還未完全退掉,試試看右腳能不能抬起來,結果,我的右腳抬得起來了,術前的復健真的很重要。

我問了醫師,為什麼我的韌帶鬆掉了?醫師回答:有很多因素會造成,且原本重建的右膝前十字韌帶,不是他開的,所以他也無法回答。
我從原本拿著ㄇ字型拐杖,得做升降椅至我的活動範圍,至單腳拐,無法適應穿布鞋走路至現在右腳角度全開,可以穿布鞋逛街、出去玩、上下樓梯不用扶著,能做許多我自從開完刀後,連想都不敢想就能做到的動作及重訓,代表我恢復得越來越好了。
教練是一位很厲害、很專業、很好相處、會鼓勵學生的防護員,會仔細評估身體狀況來安排適合的課程及回家訓練,且有問題都可以line他,他會很有耐心的回覆訊息,值得推薦給有需要的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