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Blog

高爾夫,手腕,揮桿手腕痛,高爾夫技巧

手腕痛、手腕軟?揭開打球與舉重表現下降的隱形元兇

【文章目錄】

在球類運動(如羽球、網球、高爾夫)或是健身房的舉重訓練中,手腕經常是被忽略的關節。很多人專注在肩膀、手臂或核心,但當手腕缺乏穩定度時,力量無法有效傳遞,不只影響表現,還可能導致傷害。

常見情況包括:

  • 打球時揮拍速度快,但手腕晃動導致準度下降。
  • 舉槓時手腕往後折,造成壓力疼痛。
  • 長時間訓練後,手腕出現痠痛或疲勞。

👉 這些問題往往不是因為「用力過度」,而是因為忽略了手腕周邊的穩定肌群。


  1. 過度依賴護腕:長期使用護具,反而讓手腕本身肌群無法正常發揮。
  2. 前臂肌群不平衡:屈肌(掌心側)與伸肌(手背側)失衡,導致力量傳導不平均。
  3. 忽略小肌群:像是旋前圓肌、方形旋前肌、橈側伸腕肌,雖然小,但對穩定非常重要。
  4. 訓練姿勢不良:舉重時手腕過度後折,或球拍握法錯誤,造成反覆壓力。

手腕看似小關節,但其實穩定來自一整個「前臂—手腕—手指」的協同:

  • 橈側伸腕長肌、短肌:維持手腕中立,避免下垂。
  • 尺側伸腕肌:穩定手腕內外翻。
  • 旋前圓肌、方形旋前肌:協助前臂旋轉,避免動作偏移。
  • 屈指淺肌、深肌:在握拍或舉槓時,提供抓握力量與控制感。

👉 換句話說,如果這些肌群不夠強壯,手腕就會像「鬆掉的鉸鏈」,力量無法集中,也更容易受傷。


  • 起始姿勢:前臂平放桌上,手握彈力帶。
  • 動作:手腕往上伸展,慢慢放下。
  • 目的:強化伸腕肌群,避免舉重時手腕後折。
  • 起始姿勢:手掌朝上,另一手抵住手掌。
  • 動作:向上用力,但保持不動,停留 5 秒。
  • 目的:增加手腕關節穩定。
  • 使用軟球或握力器,反覆握緊放鬆。
  • 目的:強化前臂屈指肌群,提高抓握與控制力。
  • 使用輕重量啞鈴,手腕由掌心朝上旋轉到掌心朝下。
  • 目的:啟動旋前圓肌與旋後肌,增強前臂控制。

很多人以為手腕不穩只要加強局部就好,但其實上肢是連動的。

  • 肩膀、肩胛帶穩定 → 減少力量過度落在手腕。
  • 核心穩定 → 保持動作平衡,避免動作偏差加重手腕壓力。

👉 所以完整的運動防護,必須結合「局部穩定」與「全身連動」,才是真正有效的改善方法。


如果你已經出現以下狀況,就該考慮找專業防護員或物理治療師:

  • 手腕痠痛超過 2 週沒有改善。
  • 舉重、打球已經被手腕不穩嚴重影響。
  • 即使有戴護腕,仍然感覺到無力或疼痛。

專業人員能透過檢測找出肌群失衡與動作代償,並設計個人化訓練,避免手腕一再受傷。


手腕不穩不是小問題,它會讓你在球場上失去準度、在健身房裡失去力量。真正的關鍵不是依賴護腕,而是強化被忽略的「手腕穩定肌群」,並建立全身連動的防護訓練。

👉 如果你正在煩惱手腕不穩或反覆痠痛,別等到影響運動表現才處理。立即預約一次專業的運動防護評估,幫你找出真正的問題,讓手腕回到穩定有力的狀態!

北屯分店「耐瀚運動防護」

南屯分店「耐瀚回場計畫」

Facebook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