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Blog

手腕痛,手腕痠痛,肌腱炎,手腕韌帶,手 關節

手腕反覆痠痛?5大常見原因不是單純肌肉問題

【文章目錄】

  1. 為什麼手腕會一直痠痛?
  2. 常見的手腕痠痛原因
  3. 如何自我檢測?
  4. 改善手腕痠痛的方法
  5. 為什麼不能只把痠痛當成「小問題」?
  6. 結論與行動呼籲

很多人以為手腕痠痛就是「用太多」或「肌肉疲勞」,但其實,手腕是一個由 8塊小腕骨、韌帶、肌腱與神經組成的複雜關節。當出現反覆痠痛時,背後可能代表的不只是單純肌肉拉傷,而是:

  • 肌腱發炎(例如狹窄性肌腱滑膜炎、俗稱「媽媽手」)
  • 韌帶鬆弛,造成手腕不穩
  • 長時間姿勢不良,造成慢性壓力
  • 神經受到壓迫(如腕隧道症候群)

👉 換句話說,手腕痠痛是一個「警訊」,提醒你關節與周邊組織可能出了問題。


  1. 重複性動作造成的肌腱炎 長時間滑手機、打字、抱小孩,會讓手腕拇指側或手背肌腱發炎。
  2. 手腕不穩與韌帶鬆弛 舉重、打球時手腕容易歪斜,代表穩定肌群不足。長期下來不只痠痛,還可能引發二次傷害。
  3. 腕隧道症候群 中位神經受壓迫,造成痠痛伴隨手指麻木,常見於長時間使用滑鼠與鍵盤的人。
  4. 關節退化與軟骨磨損 對於中高齡族群,手腕痠痛可能是關節退化的早期信號。

  • 疼痛位置:拇指側、手背、手掌或手腕中央?不同位置代表不同問題。
  • 活動測試:將手腕上下彎曲、旋轉,若出現明顯卡卡或疼痛,代表活動受限。
  • 麻木感:若伴隨指尖麻木或夜間加劇,可能是神經壓迫。

👉 這些測試可以幫助你初步了解狀況,但若症狀持續或加重,務必要尋求專業評估。


  • 減少重複性動作
  • 冰敷 10–15 分鐘
  • 適度使用護腕減壓
  • 滑手機時,避免單手長時間操作
  • 打電腦時,保持手腕中立,不要懸空
  • 抱小孩或搬物品時,善用手臂而非單靠手腕
  • 彈力帶伸展訓練:強化伸腕肌群
  • 握力訓練:利用握力球,提升抓握力量
  • 前臂旋轉訓練:增加旋前旋後控制

如果痠痛持續超過兩週,或伴隨腫脹、麻木,專業的運動防護與物理治療能協助找出根本原因,避免痠痛反覆。


手腕痠痛若長期被忽略,會造成:

  • 握力下降,連日常生活都受限
  • 動作代償,肩膀與手肘出現連鎖傷害
  • 運動表現下降,甚至造成長期慢性傷害

👉 所以,痠痛不是小事,而是一個身體的「警告訊號」。


手腕反覆痠痛,絕對不是單純的肌肉疲勞。它可能來自肌腱炎、韌帶不穩、神經壓迫,甚至關節退化。透過日常調整、穩定肌群訓練與專業評估,你可以真正改善手腕痠痛,避免反覆困擾。

👉 如果你正在為手腕痠痛所苦,現在就是尋求專業幫助的最佳時機。立即預約一次運動防護評估,幫助你解開手腕的限制,恢復日常與運動表現。

北屯分店「耐瀚運動防護」

南屯分店「耐瀚回場計畫」

Facebook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