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Blog

扭傷,反覆扭傷,一直扭傷,腳腕.腳扭傷

為什麼扭傷會一再復發?你忽略的三個身體訊號

【文章目錄】
-關節長期不穩:韌帶鬆了,肌肉沒接手
-本體感覺退化:反應慢半拍的危險
-肌肉不平衡與活動度限制:保護反變負擔
-預防扭傷復發的 5 大步驟
-小結與行動建議


許多人扭傷後都會經歷同樣的循環:

休息 → 腫脹消退 → 恢復日常 → 再次受傷。

這種「一而再」的情況不只是倒楣,而是身體在警告你——受傷後的功能沒有真正恢復。

研究顯示,有過一次嚴重扭傷的人,未來一年內再次扭傷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,原因往往出在關節穩定性、本體感覺與肌肉功能。

接下來我們會從三個角度,帶你認識扭傷復發的真正原因、檢測方式,以及該如何改善與預防。


扭傷會拉伸甚至撕裂韌帶,導致原本穩定關節的結構鬆弛。

即使韌帶癒合,它的彈性與張力也可能不如從前,讓關節在承受外力時更容易晃動。

  • 下樓梯時總是不自覺扶著扶手
  • 穿高一點的鞋就覺得走路不穩
  • 運動時避免急停、轉身或高強度跳躍
  • 關節鬆動度測試(專業徒手檢查)
  • 單腳落地穩定性測試(跳下台階後是否有多次調整姿勢)
  • 強化關節周邊穩定肌群(如腳踝的腓骨肌群)
  • 使用彈力帶、平衡板進行動態穩定訓練

本體感覺是大腦隨時掌握身體位置與姿勢的能力。扭傷後,關節內的感測器受損,大腦接收的訊息變慢,反應時間延遲。

  • 踩到坑洞或地面不平時,反應來不及修正姿勢
  • 運動中身體控制變差,容易失去平衡
  • 突然加速或變向時,動作變得猶豫
  • 單腳閉眼平衡測試(睜眼能站穩,閉眼馬上搖晃)
  • BOSU 半球不穩定平台測試
  • 單腳站立並加入外力干擾(拋接球、夥伴推動)
  • 敏捷梯與小跨步訓練,提高動作反應速度

受傷後,身體會啟動「保護模式」——部分肌肉過度緊繃,另一些變得無力,造成動作代償。這不只影響運動表現,還可能讓其他部位受傷。

  • 跨步或跑跳動作看起來笨拙
  • 運動後出現不該痠的地方(如髖部或下背)
  • 一側柔軟度明顯比另一側差
  • 肌力比例檢測(左右側差異超過 10% 需調整)
  • 靜態與動態柔軟度測試
  • 放鬆緊繃肌群(按摩、筋膜放鬆)
  • 強化弱化肌群(例如腳踝內翻肌群)
  • 針對動作模式重新訓練

  1. 受傷後立即處理:遵循 PEACE & LOVE 原則(保護、抬高、漸進負重等)
  2. 全面檢測:不只看傷口癒合,還要檢查穩定性、肌力與本體感覺
  3. 客製化訓練:針對弱點進行強化與放鬆並行
  4. 循序漸進回場:從低強度到比賽情境逐步增加負荷
  5. 定期複檢:確保恢復成果能長期維持

扭傷復發不是偶然,而是功能性恢復不足的結果。

如果你已經受過一次扭傷,想要避免重蹈覆轍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全面檢測 + 客製化訓練,確保關節穩定性、本體感覺與肌肉功能都恢復到最佳狀態。

我們可以為你提供 免費檢測,幫你找出隱藏的風險點,並提供清楚的訓練計畫,讓你每一步都踏得更穩、更安全。

北屯分店「耐瀚運動防護」

南屯分店「耐瀚回場計畫」

Facebook

相關文章